風從海上來,會客廳潮涌鷺江畔。點亮打造近日,鷺島由中國建筑旗下中建四局承建的國際廈門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項目建成投用。項目總建筑面積23.11萬平方米,交流局廈包括46間會議室、窗口27間VIP室以及其他附屬配套用房,中建為福建省當前最大的門國目建會展中心,是議中集展覽、會議、心項酒店、設紀實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會客廳復合型會展綜合體。作為廈門國際博覽中心的點亮打造關鍵配套工程,廈門國博會議中心項目可滿足各類大型展覽、鷺島會議、國際活動、演藝等多功能使用要求,將進一步完善福建會展基礎設施,吸引國際國內高規(guī)格展會落地,服務城市實體經濟和相關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揚帆鷺島,勾勒文化地標
憑海臨風,坐望鷺島。項目位于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坐落于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的鷺島之濱,建筑外觀提煉閩南大厝中“燕尾、曲脊、重檐”等元素,以富有層次的屋頂、典雅的建筑細節(jié),以鋼筋鐵骨勾勒出“迎風破浪、海濱起揚”的美景,致力于打造富有廈門風情的文化新地標。
項目臨風面海,外觀設計為雙脊雙曲波浪形雙層金屬屋面,極具閩南建筑特色。別具一格的設計背后是復雜的施工技藝。金屬屋面面積約5.4萬平方米,系統(tǒng)構造多達9層,表面曲率最大超1/22,風壓按百年一遇標準取值(基本風壓0.95kN/㎡),已通過全國最大的抗風揭試驗,并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鋼結構金獎”。
抬頭看向屋頂,Z字形機電管綜排布安裝密麻排布。因大跨度鋼桁架樓承板、復雜管桁架屋蓋區(qū)域的通風管安裝無法使用焊接安裝方式,“我們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對屋面桁架進行逆向建模,針對大曲率復雜屋面造型的機電安裝區(qū)域,我們采用“抱箍件”“吊桿”并結合“風管夾”的施工方式,針對性解決管桁架不同基準高度導致機電管線難以水平安裝的難題?!表椖繄?zhí)行經理馬仁剛介紹道。
項目定位為對標國際高端會議中心,對室內裝修觀感效果要求高。室內裝飾做法以閩南古厝作為空間天花形態(tài),以漆線雕、影雕、德化瓷、莆田木雕、地理特征中的海洋文化和廈門市花三角梅作為肌理。另外,天棚、地面、墻面的裝飾做法也豐富多樣,且建設難度高。項目團隊通過BIM技術復核各點位的標高、位置等,利用三維掃描技術進行精裝深化建模,實現(xiàn)裝飾工程的精細化施工。
全國之最,注入智造基因
作為福建省單體最大會議中心,項目設有一個超大型萬人會議室,相當于1.5個標準足球場,26個標準籃球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無柱多功能會議室。
四樓鋼桁架樓承板面積達1.1萬平方米,由14榀主桁架及鋼梁組成,最大跨度81米,總重量達4200噸,從正負零頂板提升至標高34米,為國內場館類室內面積最大的鋼桁架整體提升工程,為項目建設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無柱會議室中間81米跨區(qū)域因塔吊吊重和覆蓋范圍問題,按常規(guī)施工方式無法實現(xiàn)。那么4200噸鋼桁架如何從正負零頂板提升至標高34米?
項目團隊采取“逆作法”施工。“如果將施工過程比喻為搭積木蓋房子,我們平時是自下而上從底部搭起,那么‘逆作法’就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內,先從外部、頂部開始搭建?!表椖靠偣こ處熀鷿摄懡榻B。項目采用整體提升方式安裝四層81米跨桁架,即先在地面拼裝焊接,然后設置18個提升點,選用36個液壓提升器進行整體同步提升。結合結構特點和現(xiàn)場建設條件,創(chuàng)新應用81米跨鋼結構倒裝法施工技術、大型設備頂板作業(yè)地下室回頂技術、萬人無柱會議室超大面積樓承板減振技術等多項新技術,保障桁架順利拼裝、結構穩(wěn)定可靠,實現(xiàn)精準提升。
智慧賦能,彰顯精誠匠心
依托“馬仁剛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和項目BIM團隊,打造BIM施工管理平臺,通過“數(shù)字化管理平臺”,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實現(xiàn)統(tǒng)一指揮、整改、資源調配,視頻監(jiān)控、工程樣板、基坑實時監(jiān)測、施工模擬和三維技術交底等新型技術,輔助現(xiàn)場高效率建設。項目還借助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tǒng),多方面開展數(shù)字化管理,不斷拓寬智慧工地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由于項目屋蓋彎弧、彎扭構件數(shù)量多,且節(jié)點數(shù)量、節(jié)點分支桿件較多,對單元構件拼裝、單元構件吊裝兩個階段的空間測量精度提出較高要求。“我們利用BIM全過程模擬施工,確保屋頂提升過程和結構安全,采用三維坐標進行定位放線、焊前測量、焊后復核,確保定位精度及焊接質量,提高了整體安裝建設速度,為推進項目完美履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表椖靠偣こ處熀鷿摄懡榻B道。
為提高施工效率,項目裝飾工程應用智能機器人技術,通過激光定距、參數(shù)化控制程序,機器人自動實現(xiàn)自上而下打孔排位,大幅減少現(xiàn)場高空作業(yè)量,還能規(guī)避高空作業(yè)安全風險。
項目建設過程中創(chuàng)新應用的科技成果獲廣東省建筑業(yè)協(xié)會科技獎二等獎、第十二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施工組二等獎、福建省第四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工法8項、授權專利24項、論文14篇、省部級QC成果6項。
遠遠望去,恢弘壯麗的場館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呈現(xiàn)出“又見大厝現(xiàn)藍海,恍若白鷺落九天”的詩意氛圍,彰顯著當代大型“會客之所”的獨特魅力,詮釋著面朝大海屬于廈門更屬于世界的價值追求。中國建筑將持續(xù)“會”聚新動能,“建”證新名片,在奮楫爭先的大潮中,積極助力會展場館新標桿建設。(中建四局供稿)
本文來源:http://www.cx2088.cn/news/68a3799894.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請發(fā)送郵件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